
地球上,每一个生命都来自
干细胞
什么是
间充质干细胞?

间充质干细胞(MSCs)是遍布于人体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,具有自我更新、多向分化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能力的干细胞。MSCs在人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生物学作用,如修复受损组织、恢复器官功能、维护免疫系统平衡等。研究学者普遍认为移植外源MSCs是再生医学中最有效的细胞治疗方案。
识别间充质干细胞
ISCT的鉴定标准
01
贴壁生长
在标准的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
02
03
多向分化
表面标记物
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、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非同系细胞
表达:CD105, CD90, CD73
不表达:CD45, CD34, CD11b, CD19, HLA-DR.
临床治疗潜力
207
临床试验
507
临床适应症
根据FDA官网clinicaltrials.gov显示,截止2019年12月,美国境内共提交了207项与MSC相关的临床试验,涵盖了507种临床适应症。

治疗机制
247
种蛋白
201
种基因
58
种生物过程
30
条分子通路
免疫豁免
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/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 II类及相关共刺激分子,且MHC/HLA I类含量低,因此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。
细胞迁移
病理组织释放多种炎症因子,促使MSCs通过微血管在该部位积聚,从而释放细胞因子进行修复。
旁分泌
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,如生长因子、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,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和调节免疫细胞。
外泌体
释放的细胞外泌体含有蛋白质、脂质和RNAs,能够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增加TGF-β的生成。
免疫调节
线粒体转移
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间接触和旁分泌,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、分化从而调控免疫系统、抑制炎症反应。
MSCs将自身线粒体转移到mtDNA缺失并RHOT1高表达的细胞中。
增殖潜能
具有高度增殖潜能和端粒酶活性,即使扩增到第30代,增殖率也没有明显降低,并且核型稳定。
促血管生成
通过旁分泌血管生成因子(VEGF、IL-6等)促进血管生成,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。
多向分化
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强,除成骨细胞、脂肪细胞、软骨细胞外,还分化为心肌细胞、平滑肌细胞等其他不同系细胞。
旁分泌
与内源性细胞相互作用
MSCs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因子,如生长因子、细胞因子、趋化因子等,与内源性细胞相互作用,激发组织修复、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。
例如:MSCs产生IL-6获得耐药表型;PGE2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性和CD4+、CD8+ T细胞的增殖;IDO抑制T卵泡辅助细胞的分化。

参考: Pittenger MF, et al. Mesenchymal stem cell perspective: cell biology to clinical progress. NPJ Regen Med.2019 Dec 2;4:22.
为什么最佳干细胞源自
新生儿脐带组织




